入驻PP论坛 登录
 找回密码
 入驻PP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镀铝膜干式复合强度差和镀铝转移原因探讨(1)

0 950
因镀铝膜的遮光性和阻隔性能比较接近铝箔的性能,在食品、医药品、保健品、电子产品、衣服包装等领域,特别是食品中的膨化食品,镀铝膜使用特别多。相对于铝箔结构的包装而言,镀铝膜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包装结构,因此在软包装结构中,镀铝材质结构是一种常用、普遍的结构包装用品。但镀铝膜复合后,常常会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镀铝膜复合强度差,镀铝易转移或者白点、雾点多。
   目前比较常用的镀铝结构复合膜如BOPP/VMPET/PE、BOPP/VMCPP、PET/VMCPP等结构,现在先探讨镀铝膜复合强度差的问题。
   在生产复合VMPET或VMCPP材质时,当其固化后,我们在实验室测试时,会发现多数含有此类结构的产品,与镀铝层复合的面,非常容易剥离,剥离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镀铝大面积转移,另一种是印刷层容易剥离。而且两种现象的剥离力非常小,基本界于0.8N/15mm左右。而另一种比较怪异的现象就是在同一卷复合镀铝膜上有部分非常难以剥离,甚至是无法剥离,而有一部分则非常容易剥离,而且是成块状,非常易拉开,产生镀铝转移现象。
   解决措施:
   1、原料方面
   从大厂或者镀铝比较有经验的厂商处采购镀铝膜,能够保证镀铝原料镀铝层的均匀度和良好的附着力。据 BB/T0030-2004《包装用镀铝薄膜——Plastic packaging film deposited with aluminium》相关标准,镀铝膜的附着力为小于或等于20%(以镀铝层脱落面积表示),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标准在生产实践中,难以满足生产许可和客户要求。
   另外,镀铝膜的批量性要稳定。这对于镀铝基材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基材的稳定性,是镀铝层质量好坏的基础。另一方面,镀铝的厚度问题,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以VMCPP为例,其镀铝层厚度约为300~600埃左右,而很多供应厂商,往往会从中偷工减料,将镀铝层镀得非常薄。而靠我们肉眼是难以分辨的。目前常见的常规做法就是:将膜对着40W灯管,用膜将观察面与灯光阻隔,进行粗略判定。如果镀铝层比较薄的话,会出现轻微的雾点状,类似于不平滑的一种镜面。另外一个就是从透光度判定,镀铝层比较薄时,光线透过率比较高,反之,镀铝厚度足够时,透过镀铝膜,只有微弱的光线透过,甚至是看不到光线。
   2、通过生产过程控制,降低转移率
   在复合镀铝层时,几乎是常温复合,既热压的热辊温度处于关闭状态。此类做法是尽可能地保证镀铝层不被破坏,将胶水能够更好地渗入面膜与镀铝膜之间,形成更好的力学平衡态势。
   固化方面一般采用低温或常温条件,延长熟化时间,此过程是一种隐蔽的增加剥离强度的手段。
   我们通过试验,一组是高温50℃左右固化时间12h,另一组是35℃固化30h,选用相同结构相同材质样品试验固化。完成后进行剥离,高温50℃固化组样品,大面积镀铝层被转移;而低温组样品的镀铝转移面积大大降低。
   常温放置一个月后,再测试低温组时,镀铝转移的面积增加超过一半,再放置两个月后,其镀铝层转移比原来放置一个月时相比,转移的镀铝层面积又增加了不少。
   采用低温或常温固化来减少镀铝转移的做法,类似于降低额定配比固化剂的做法,其本质是一样的。当固化到一定时期,即胶水交联反应完全时,其非镀铝层的基材与镀铝层会增加到稳定状态,其力值达到高端,将镀铝层的铝层粘合,比原有镀铝层与其被镀铝的基材的粘合力更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分享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6-1-10 16:0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PP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板块

美图秀

热门活动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联系我们 ( 鲁ICP备17027311号-3

GMT+8, 2025-5-9 01:49 , Processed in 0.06740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