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会用胶带检查镀铝膜的镀铝层的附着牢度,在镀铝膜/胶带的剥离试验中,镀铝膜的镀铝层是不会剥下的,此时的镀铝膜/胶带的剥离强度≥2.0N/15mm;而将镀铝膜与其它薄膜复合后,经过熟化,复合膜的镀铝面的剥离强度急剧下降,大多会出现镀铝完全或大部份转移现象,剥离强度普遍是0.4~0.8N/15mm,甚至更低。通常我们希望镀铝层的剥离强度最好能达到1.0~1.5N/15mm左右,如果强度太低,则抽真空的镀铝膜包装会随时间推移而出现镀铝转移而分层;如果是用作果冻盖材,在揭盖时,可能会将上层揭开,而果冻吃不到。还有诸如此类的等等问题。 镀铝膜的铝层是真空蒸镀物理吸附在薄膜上的,其铝层厚度只350~500Å,质地较为疏松。镀铝层的转移与镀铝基材自身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镀铝基材可分为带有底涂的和没有底涂的两类。使用带有底涂的镀铝基材加工的镀铝膜通常被称为“增强镀铝膜”。由于价格竞争的原因,目前增强镀铝膜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 在这里,介绍几个提高复合剥离强度的体会,仅供参考。 1、选择合适的VMCPP、VMPET。 目前不同厂家的镀铝膜价格相差无几,选用知名品牌产品,镀层附着牢度更有保证,从而保证了高剥离强度的必要条件。 2、建立一套镀层附着牢度的检测方法,这样对不同批次的VM膜镀层附着牢度心中有数,可以保证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 3、调整无溶剂胶的配比。 双组份聚氨酯无溶剂胶由主剂(-NCO)和固化剂(-OH)组成。作为胶黏剂的主体材料,聚氨酯的结构对粘结效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聚氨酯可以看作是一种含软链段和硬链段的共聚物,由于两种链段的热力学不相容性,会产生微观相分离,在聚合物基体内部形成相区或微相区,聚氨酯的硬段相区起增强作用,提供物理交联,软段基本被硬段区交联。通过调整聚氨酯胶的配比,扩大软段交联区域,降低内聚能,可以调节胶黏剂的黏着力,来适应“粘合剂/VM层/CPP”的界面力学平衡,增强胶膜的柔软性。在设定胶的配比时,适当增加固化剂的用量,使主剂与固化剂的交联反应程度有所降低,从而减少胶膜的脆性,使其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和伸展性,有利于控制镀铝层的转移,可以提高此结构产品的剥离力。 4、控制薄膜基材的热收缩率指标。 使投产前的薄膜基材的纵横向热收缩率尽可能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