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PP论坛 登录
 找回密码
 入驻PP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分析薄膜凹版印刷版面起脏的问题

 
1 1999

塑料薄膜凹版印刷是包装印刷的主要方式之一,生产实践中,印刷品版面起赃(也称刮墨不干净或污版)的问题十分常见。通俗地讲印刷版面起赃就是在印刷图案上面,个别颜色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如本来印刷品设计无色透明的区域却规则或不规则地覆盖了某种颜色,或者本来是浅色区域却出现了深色油墨的痕迹,这样就对精美的印刷图案造成了污染,影响了印刷品的外观质量,严重者会被当作不良品来处理。如果是规则均匀大面积的赃污,有很明显的偏离标准颜色的现象,通常是起赃单元的刮墨刀压力不够或角度不当,只要调整好刮墨刀就可解决,但不规则起赃的影响因素很多。针对不规则的版面起赃,现从以下几方面简单阐述其成因、预防及处理措施,希望能为凹版印刷机操作人员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一、凹印工艺:

版面起赃是凹版印刷工艺本身固有的缺陷,所以要根治就很困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在薄膜凹印过程中油墨、刮刀和印版之间总会有摩擦,随着印版在墨槽内运转时间的推移,印版、刮墨刀均会有磨损,本没用网点的版面磨损后就相似于有了网点,磨损处浸入了油墨,进而转移到印刷品上,如果刮刀磨损,也就会有刮墨不干净的问题,残存多余的油墨就会污染印刷图案。

2. 凹版印刷稀释油墨用的溶剂多为混合溶剂,且不同厂家的油墨使用不同成分和配比的混合溶剂,机器运转中由于快干溶剂的过多挥发,即使不断加新溶剂调整,混合溶剂的比例平衡也在慢慢变化,慢干溶剂会在墨槽中逐渐积累,这样油墨会逐渐变得慢干,同时溶解性逐渐减弱,刮墨效果稍稍变差,没用网点的地方残留墨痕不会迅速干燥,墨痕就会转移到印刷品上。

以上两点就是通常开始印刷时没有起赃,印刷的时间一长就出现了起赃问题的原因所在。在实际操作中,控制版面起赃的所有预防和处理措施,都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一是防止没有网点的版面上出现油墨刮不干净的情况;二是对出现了刮不干净的油墨让其迅速干燥,不至于转移到印刷品上。

二、印版:

凹印版一般最里层为较厚的铸铁层,再往外为镀铜层,分色后的图案电雕在版辊的镀铜面上,为增强版辊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要再镀一层铬,铬层硬度一般在750~1000HV,为增加耐磨性,尤其浅网过渡面积较大的设计,硬度会要求在1000HV以上,在国内,通常认为达到800HV即可。因印版问题产生起赃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1.按制版的工艺要求,镀铬后要经过抛光处理,若抛光处理不充分,铬层表面粗糙,上机使用时就会有起赃的可能。

2.因版的硬度达不到最低要求,使用过程中印版与刮刀之间摩擦,版面较快发生了损伤,使用时就会带来印刷品版面起赃。

3.制版本身的缺陷,在无网点的区域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凹下去的部分由于承受刮刀的刮力小,此处有刮墨不干净的现象,就会有墨痕留在上面,进而有可能转移到印刷品上。

4.键槽与堵头不匹配,或版辊本身不圆,版辊运转时会发生跳动,刮刀压力不均匀,出现刮墨不良。

5.为印刷效果要求,印版上局部网点较深,会加速刮墨刀的磨损,带来起赃的问题。

为预防版面起赃的问题,在制版工艺中抛光处理要充分,达到表面圆滑光洁。在印前准备过程中对新版尤其要重视研磨,一般用800--1000#砂纸对版面全方位研磨,印版磨损严重或有其他的质量问题,一定要返修后才可使用。对于加强印版的耐磨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除了印版的硬度达标,另外还要重视印版的防护和存放。印刷完成后要把印版彻底清洗干净,深浅网点内均不残存油墨,然后在印版上涂一层中性防护油,再用薄膜包裹,最后裹上缓冲防护材料,加强对版的保护。暂时不用的版辊要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最好有清洁空气流通,以免造成印版过快腐蚀。

三、刮墨刀:

刮墨刀是凹印中的重要部件之一,选择适合的刮墨刀是控制版面起赃的重要措施,刮墨刀带来起赃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如果刮墨刀的硬度太高,会加速印版摩损,造成伤版,如果刮墨刀较软,在较短的时间内刀就会摩损,这样也会带来起赃的问题,因此刀的硬度要和印版的硬度匹配。

2.装刀的方式不对,角度和压力选择不合适,尤其是角度的影响较大。

3.对刮刀的研磨不充分,没有把刀刃上有凹凸不平的地方充分矫正。

4.刮刀刮墨点与油墨转印点的距离不合适,主要为距离太短,没有刮干净的墨痕没有干燥充分就发生了转印,这一点也与稀释油墨的溶剂慢干有关。

因此,选刮墨刀要求材质紧密、软硬与印版能配合的自磨型刮墨刀,刮墨刀的硬度要低于印版表面铬层的硬度,低150~200HV较为适宜。安装刮墨刀时必需平整,使刀受力均匀,选择的衬刀(也叫副刀)一般为厚0.5mm耐腐蚀的平直钢板,衬刀要出刀架夹口15~20mm,刮墨刀出衬刀顶端1~3mm。此外,还要控制好刀与印版角度和压力。根据实际情况,刮墨刀与印版接触点切线之间的角度为45°~70°,并倾斜向上;刮刀压力控制在0.2~0.3MPa之间。在机器运转过程中,刀架的摆动幅度控制在5~10mm,摆动周期控制2~5秒。新刀和使用过程中的刀均要用1000#砂纸充分研磨。新型陶瓷刮刀使用得当,可以有效解决版面起赃的问题,并且通常的耐印米数是普通刮刀的两倍以上,对于外观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印刷时不妨选用陶瓷刮刀。

至于刮墨点与油墨转印点的距离,主要考虑油墨的干燥速度,油墨越慢干,就要下降刀架的高度来拉大二者的距离,但要考虑有网点部位的塞网问题,如这样操作会带来塞网,就不能从这方面考虑解决起赃的问题。

四、油墨与溶剂:

凹印油墨要和溶剂搭配使用,油墨是产生脏版的重要物质基础,油墨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因粘度控制不良,粘度太高摩擦力大,过快损伤了印版和刮墨刀。

2.油墨中树脂连接料和颜料的颗粒太大,溶剂不能把它充分溶解,颗粒在刀口聚集,而刀刃摆动过程中把它研磨分散,虽然分散了,但冲过刀口的颜料会在没有网点的版面上留下墨痕,进而转移到印刷品上,带来脏污或刮线状态。

油墨中为什么会聚集颗粒?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带电粒子吸附,溶解不充分,油墨细度不够,油墨粘度过高,存放时间长等。所以为防止油墨内大的颗粒出现,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墨槽内放置磁性分散棒,必要时添加防静电剂。

(2)使用溶解力强的溶剂。

(3)要求油墨加细处理。

(4)使用存放时间短的油墨。

(5)使用前对油墨充分搅拌,并针对不同颜色选用对应目数的过滤网过滤,如对易起赃的黑色、红色、蓝色和紫色在上机前要稀释,然后用200目左右过滤网在自然重力下过滤,其他颜色可用150目滤网过滤。

(6)上机后保持油墨循环的输墨装置要装80~100目的过滤网,墨槽回流下来的油墨也要经过滤网才可进入接收装置内。

(7)专色和单色油墨均要选择合适的使用粘度,粘度过高会增加印版和刮墨刀的摩擦力,造成刮墨困难和加快版和刀的磨损,所以生产过程中油墨的粘度保持稳定很重要,如果能满足色相和外观要求,油墨的粘度要尽量的低一点,现在普遍使用的无苯无酮油墨对粘度稳定性要求更高。

(8)对于剩余墨的再利用,除了充分过滤外,通常要和新墨混合使用,根据存放时间的长短,旧墨的比例占5~30%不等,主要为保持油墨充分的溶解性和良好的流平性。

(9)为保证油墨充分的溶解性,不同厂家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使用,不管是单色还是专色。

以上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印刷起赃有明显的效果,同样适用于解决印刷刀线问题。为防止油墨带来版面起赃,油墨厂家通常会在油墨中添加增强流平性的助剂,但这种助剂影响烘箱中油墨的干燥速度,收卷后的印刷料有油墨被反粘的风险。

五、车间生产环境:

生产车间的温湿度、空气洁净度和机器上是否经常有灰尘等均会带来脏污问题。

1.车间温度过高,如超过了30℃,溶剂挥发较快,油墨干燥就快,如果没有及时调整,粘度容易变高,造成刮墨困难,易伤版伤刀;在冬季的北方地区,如果车间温度低于10℃,会带来油墨的溶解性变差。

2.车间湿度过大,如果超过80%,油墨溶解不良,印版上会凝结水珠,进而破坏油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油墨颗粒容易聚集。

3.车间空气中灰尘多,塑料薄膜在静电作用下会吸附灰尘,灰尘在印刷时会从薄膜转移到印版,运转中也会在油墨中聚集。

4.机器上没有定期清扫,聚集有灰尘和其它杂质,最终这些杂质会转移到油墨中,为起赃的问题埋下隐患。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温度最好能控制在18~28℃,湿度控制在45%~75%,同时要尽可能保持凹印生产环境的封闭,车间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并能使车间保持一定的正压环境。要定期清扫,特别墨盘周边和上面最好每天要做一次清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分享 支持1 反对
发表于 2016-1-5 20:3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1 条回复!

六、操作方面:

在印刷操作过程中,为尽最大可能减少起赃的现象,就要从凹印的工艺、印版、刮磨刀、油墨、溶剂及生产环境等几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以下是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把准备工作做充分,比如:做好机器的清扫工作,保证机器运转过程中不掉灰尘,正确的装版、装刀;对印版、刮墨刀的充分研磨,对油墨搅拌和过滤等,这些工作均要在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不能省略任何一项。

2.调试过程中印版侵入油墨内,将机速升至 正常生产时的速度,调至正常的刮刀压力,使刮刀与版面磨合5分钟左右,用频闪灯照版面,如果因制版缺陷带来起赃,研磨又处理不掉,就不能正式生产,必须对印版返修。

3.生产过程中,各色油墨要保持稳定的粘度,一般情况是半小时内要测一次粘度,并即时补充对应溶剂,达到工艺要求的粘度。

4.如果机长发现了起赃的问题,要能迅速判定是那方面的原因,是需要加大刮刀的压力和角度,还要停机处理,如换刀、对油墨过滤、更换新墨等。如果是版面的问题,就要用砂纸轻轻打磨印版上出现印刷问题的对应部位,如果不能解决就要停机返修印版。

5.准备工作完成后,订单要尽快生产完成,减少油墨在墨盘和循环系统内的滞留时间,因异常情况没有生产,造成油墨在墨盘内循环超过两小时,重新使用必须用150目以上的滤网过滤,并且调至正常使用的粘度,并要充分搅拌,尽量保证油墨的溶解性良好。

6.生产过程中的停机时间超过20分钟,尽管此时印版转动的速度很低,也要把刮墨刀打起脱离版面,以减缓刀与版面的磨损进度,再开机时要充分磨刀及洗版。

7.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如果在没有网点的版面总出现刮不干净的现象,为了阻止这些残留墨转移到印刷品上,可以在刮墨刀和油墨转印点之间没有网点的区域增加吹风管,通过吹风让这些残存油墨迅速干燥,不至于转移到印刷品上。

8.适当降低机器运转速度,也是解决起赃的一个办法,主要是延长油墨在版面上的干燥时间,但要考虑有浅网点的地方是否会发生塞版的问题。

9.针对容易赃版的油墨按比例添加油墨厂提供的抗起赃的助剂,如果因旧墨的混入带来起赃,可以在混合墨中加入5—10%的油墨增粘剂,或者在不引起浅网点部位塞网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单一的快干溶剂,并保证适合的油墨粘度。

10.对印版进行运转米数的管理,根据印版的硬度,网点深浅和分布状况,常用刮墨刀的硬度和所印的颜色等,根据经验对每条印版进行最多运转米数的限定,一般情况下超过这个米数,版面磨损程度严重,包括起赃在内各种印刷外观问题出现频率较高,这时就要对版面退铬重镀。每个公司要综合多个方面因素,结合印版的质量和使用油墨的情况,对自己的每套或每条印版进行运转米数管理。国内较高质量水平的印版一般可以承印40万米左右,因此印刷米数达到了40万米,就要对版进行返修了,而不是等到频繁出现起赃的时候再处理。

11.对刮墨刀进行运转米数管理,比如根据刀的质量和不同的印版和颜色进行最多运转米数数限制,如黑色,一把刀最多使用4万米,超过了4万米就及时换新刀,而不是等到频繁出现起赃,频繁调刀也不能解决的时候再换,提前换刀对版面起赃也可有效预防。

七、后序处理 :

既然目前在薄膜凹版印刷工序还很难杜绝起赃的问题,那么为了交付客户没有此印刷故障的合格品,就需要印刷和后工序一起努力,把有问题的印刷膜或成品包材用人工的方法去除。

1.印刷过程中一般通过频闪灯或在线品检系统显示的“静止画面”观察是否出现了起赃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异常,机长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已发生了不良,待完全解决,已经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不良品,如果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通过打磨印版或打紧刮刀解决了起赃的问题,那么就要在印刷品中用标示纸标示出有问题的部位,以便检品工序对标示位置的不良品去除,如果要停机解决,那么印刷工序就要把不良品全部去除,不至于流入下工序。

2.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间隔性起赃的问题,印刷和品检工序均无法直接处理,那么就要确认不良的数量,并把整卷做好标示,不要马上进入复合工序,要先分析损失程度。如果是卷材,就要考虑客户的接受程度,是选择继续复合或者把印刷料报废;如果要制袋,要比较报废印刷料和挑选不良袋子的成本,需要制袋挑选的,就要把有间隔性起赃的印刷料单独复合,单独制袋,然后在制袋工序通过全检把不良品挑选出来,以保证交付客户的产品外观完全合格。

总地说来,印刷起赃的原因很多,机长依靠宝贵的经验,可以通过在线观察或印刷不良样品快速找准原因并果断采取处理措施,不至于产生批量异常。因凹印工艺的局限性,即使不能杜绝生产过程中的赃版问题,但只要后工序处理得当,也能杜绝有起赃的印刷包装成品,因此大家对生产出完全没有版面起赃的印刷包装材料要有充足的信心。


发表于 2016-1-5 20:3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 支持 |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PP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板块

美图秀

热门活动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联系我们 ( 鲁ICP备17027311号-3

GMT+8, 2025-5-7 22:05 , Processed in 0.0971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