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将工艺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的内容,二是操作人员可适当调整的内容。 对于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的内容,如印刷油墨、胶黏剂的种类及型号,胶黏剂的涂布量、熟化条件、产品质量要求等,需要在工艺单上明确规定好,否则操作的随意性将导致批量性的不合格。 对于操作人员可适当调整的内容,如温度、溶剂配比、黏度、张力等参数,可在工艺单中提供指导性的基准数据。否则,由于不同机长水平的差异,产品质量会出现较宽范围的质量波动。具体实施方式,如产品在第一次生产时,将较优化的操作参数记录下来,再将这些参数输入电脑存档,并注明生产日期及环境条件,下次生产时在这些参数的基础上进行适量的微调。当工艺条件有较大的变更时,应保持数据更新。这样,既可避免生产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同时也能为具体生产参数的设定提供一定的指导性。 规范的工艺记录,在避免批量质量事故及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之外,还可以达到以下效果:①减少调机废品的数量,提高生产效率。不管是哪个工序,有了生产参数的参考依据,只需要开机调试时进行微调即可满足要求,这样就减少了调机的次数,节省了调机时间。例如,订单在第一次生产时,即把专色的配比精确记录下来,那么第二次生产时,不管是由谁来调色,色相都不会差得很远。②有利于新员工的学习成长,完整的工艺记录内容就是新员工实践操作的第一手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