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论坛

标题: 教你剥离强度不良原因的分析排除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飞翔    时间: 2016-1-8 16:01
标题: 教你剥离强度不良原因的分析排除方法!
教你剥离强度不良原因的分析排除方法!


一、原料方面

a.基材的表面张力低,致粘合剂在薄膜表面润湿不良、附着力低;

b.镀铝膜的镀铝层与基材间附着力差,引发镀铝转移;

c.薄膜中添加剂迁移至薄膜表面,降低了粘合剂与薄膜的黏接效果;

d.选用不适合干复生产工艺或印刷基膜的油墨、粘合剂牌号;

e.油墨与粘合剂(体系)不匹配,适应性差;

f.溶剂纯度不合格,尤其是水、醇或氨类物质含量超标。

二、复合工艺

a.上胶量不足

——胶的工作浓度与涂胶辊规格不匹配,如低工作浓度使用高线数涂胶辊;

——工作液黏度过高,胶的转移率下降;

——涂胶辊磨损或网穴堵塞;

——基材膜表面平整度差,油墨颗粒致墨层表面凹凸不平;

——偏厚的墨层吸收了部分胶水。

b.固化剂量不足

——主剂与固化剂配比错误,少配了固化剂;

——溶剂中的水或醇类与固化剂反应消耗固化剂;

——部分单组分聚酯油墨中的成分与固化剂反应消耗固化剂;

——墨层中残留的醇类溶剂与固化剂反应消耗固化剂;

——空气中水分混入配制好的胶液中,并与固化剂反应消耗固化剂。

c.涂胶辊状态差、涂胶辊压力设置、刮刀的位置和压力调整不当等,造成胶的涂布状态差;

d.复合辊温度或压力不够,使胶与薄膜未能充分润湿接触。

三、环境气候

a.高温、高湿气候。空气中的水分快速与固化剂反应造成固化剂失效;

b.低温气候条件下,胶因活性降低而不能充分反应。

四、熟化条件

熟化时间不足,熟化温度低(熟化室内温度不均匀、使放置在温度较低位置的产品剥离强度低;熟化室加热系统故障等)。

【分析实例】

问题描述:BOPP/INK/VMPET/PE 复合品,水煮前各层间剥离强度符合要求,水煮后BOPP 与VMPET 间剥离强度仅0.5N/15mm 左右。

检查步骤:裁取样品膜在100℃条件下水煮30 分钟。取出样品冷却至室温。依次检查样品膜水煮前后外观、指标、剥离面状况,逐渐得出下列结论:

1.测量薄膜和印刷图案尺寸,比较水煮前后尺寸和外观是否有变化。

根据水煮前后量得的尺寸计算,水煮后图案收缩率纵向 0.5%、横向0.6%,复合膜外观无明显变形、脱层现象。

——复合膜存在受热收缩现象,但各材质间相对尺寸变化较小。

2.检查薄膜表面张力。

水煮前,测样品膜边缘未经复合的各单层膜表面张力均≥38mN/m,、剥开一、二层复合膜测无墨处BOPP和VMPET 镀铝面表面张力均<32mN/m。

——第一、二层剥离面有低表面张力物质存在。

3.查看剥离面状态。

a.无论水煮前后,剥开第一、二层复合膜,无油墨处均无回黏现象。

——剥离面胶已干透或剥离面没有胶。

b.测量该位置BOPP 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排除 BOPP 膜分层的可能。

c.借助聚氨酯染色剂检查胶层,上述位置BOPP和VMPET 镀铝膜都未染色。

——剥离面没有黏合剂。

e.轻轻摩擦上述剥离面后再染色,BOPP依然不染色、VMPET 镀铝面被染色。

——胶在 VMPET 膜上,推断覆盖在剥离面的低表面张力物质来自BOPP 膜。.

f.BOPP 膜印刷部位油墨剥离时发生大面积转移;检测油墨转移后BOPP 膜表面张力低于

32mN/m。

——来自 BOPP 膜的低表面张力物质导致大面积油墨转移。

g.BOPP 膜上少量油墨未转移处的剥离面存在回粘现象,胶主要在油墨处。

——油墨处胶未干。固化剂量不够(该样为数月前生产,排除熟化时间不够因素)。

h.无论水煮前后,在第二、三层(即VMPET 非镀铝面和PE)剥离面间存在轻微回粘现象,胶

主要在PE 膜上。

——排除油墨因素导致的固化剂量不够。

4.检查生产纪录,查找造成固化剂量不足的环节。

结论

①BOPP 膜存在助剂析出问题,致第一、二层剥离时剥离面张力不到32mN/m,并发生油墨

转移;

②复合生产时存在固化剂量不足问题,致各复合层间(包括透明和油墨处)均出现胶不干现象。

上述问题导致了复合膜水煮后剥离强度的显著下降。







欢迎光临 PP论坛 (https://www.slfhc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