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PP论坛 登录
 找回密码
 入驻PP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印刷时,由静电引起的八大故障,个个危害巨大

0 1438
【摘要】静电是在大多数印刷故障中最难以阐述清楚的现象,尤其是在冬天。静电主要有摩擦带电、流动带电、喷出带电、剥离带电、粉碎带电以及搅拌带电和混合带电,其中和印刷关系最大的是摩擦带电、流动带电和剥离带电。小编总结了静电引起的八大印刷故障,有必要注意各种现象的处理对策。

【正文】
1、胡须

现象:印刷物的黑体字、字框、实地印刷部分的锐角位置有胡须状的油墨飞舞。
对策:一般提高油墨黏度,降低印刷速度就可以就解决问题。也可在实际的印刷过程中加入AE—2超浓缩静电剂或者3500A抗静电来解决“胡须”状静电,如果添加静电防止剂没有改善结果,可以考虑一下印刷膜的差别影响。

2、溅墨(拉丝)
现象:距离图案几厘米的位置,有纤维状的油墨飞舞发生。
对策:降低油墨黏度,使用快干、慢干溶剂的混合溶剂有效。

3、云纹
现象:在实地印刷部分有不明显的雾状或圆形斑出现,特别是使用有甲苯的油墨容易发生此现象。
对策:这与油墨的黏度、印刷速度没有太大的关系,添加静电防止剂和少量酒精特别有效。

4、斑纹
现象:在大面积图案部分形成一些形状不定的斑纹。常出现在版深5—20μm之处,这是印刷薄膜上的油墨在干燥之前就已受静电影响而位移之缘故。
对策:配制一定比例的混合溶剂,如二甲苯:丁酮:异丙醇=4:3:1。

5、排斥漏印
现象:第一色油墨与后印油墨的薄膜交界之处与第二色油墨不能很好地吻合,产生排斥,使两种颜色之间出现印不上油墨的白边。如在一些文字周围白墨铺底时出现排斥造成的缝隙。
对策:可以适当增加油墨的印刷粘度或者采用BK—201助剂和BK-202助剂等进行解决;或者配制一定比例的混合溶剂对解决此类问题有帮助(甲苯:丁酮:异丙醇=10:2:1)。

6、静电针孔
现象: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墨膜表面有微小的孔。
原因:静电吸附周围的尘埃,使其掺入油墨,附着在印品上形成针孔。

7、粘卷
原因:静电作用使收卷的膜与膜之间处于缺氧状态,阻碍了进一步固化,若遇大气湿度大、温度高,更易形成粘卷。

8、静电导致“流泪”状的水珠
满版印刷时多色叠印出现像“眼泪”一样水珠有轻有重,机速慢时不易出现,机速快时就出现了。在稀释的溶剂中,补加极性溶剂,如丁酮、异丙醇、乙醇等,少用乙酯。在BOPP薄膜印刷的过程中,可以在BOPP薄膜油墨中加入5%~20%的异丙醇来消除印刷过程中的静电;在设计油墨的配方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到油墨消除静电的能力,可以在配方中加入2%~8%的异丙酮,同时加入0.1%~0.5%的AE—2超浓缩抗静电剂或0.5%~2%的3500A抗静电剂进行解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分享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6-1-14 15:3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PP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板块

美图秀

热门活动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联系我们 ( 鲁ICP备17027311号-3

GMT+8, 2025-8-4 01:37 , Processed in 0.8241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