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剂超标 近日媒体爆料发现香飘飘奶茶杯、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桶等在内的产品荧光物质含量超标。另外,放置在纸杯、纸碗、纸餐盒内的合格证小标签,也被检出荧光物质含量极高。 危害:荧光增白剂一旦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结合,很难通过正常代谢排到体外。同时,会极大削弱免疫力及伤口愈合能力,一旦在人体中积蓄过量,除对肝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危害外,还会诱发细胞癌变,是潜在致癌因素之一。 PC奶瓶遭禁令 欧盟发表声明称,自2011年3月1日起,欧盟开始禁止使用含双酚A(BPA)的婴儿塑料奶瓶,其理由为双酚A奶瓶会诱发婴儿性早熟。 如何应对:消费者应尽量选购不含双酚A的产品,玻璃奶瓶最好不要带颜色。新买的奶瓶要在热水里煮三到五分钟,这样会把一些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减少有害物质在奶瓶里的含量。 塑料奶瓶多以PC材质为主,而PC奶瓶多含双酚A 双酚A 简称双酚基丙烷(BPA),是聚碳酸酯PC的重要原料,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有雌性荷尔蒙效果,可能导致婴儿出现女性化变化 一次性发泡餐盒乙酸超标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部分一次性非发泡餐具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特别是乙酸和正己烷蒸发残渣超标严重。 危害:长期使用的人群体内易形成胆结石、肾结石或重金属中毒、肝系统病变、消化不良、神经中枢系统紊乱,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甚至致癌等严重后果。 彩色“三无”塑料吸管 一些小摊贩使用的吸管外包装袋上没有任何标识,属于“三无”产品。 危害:这些“三无”塑料吸管,生产原料可能用的是工业级聚乙烯,或是废塑料等。这种吸管容易产生低分子的有害物质,比如致癌物萘,以及大量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小分子乙烯。长期使用会影响人的肝脏,导致血液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 透明PVC保鲜膜使用要注意 生产食品保鲜膜的原料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偏二氯乙烯(PVDC)。其中PVC保鲜膜因有塑化剂,被国家列为限制类别,且规定“不能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 危害:增塑剂如果在体内长期累积,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危害健康。 应对:为增加PVC保鲜膜的柔软度和粘附力,生产企业会添加增塑剂,聚乙烯(PE)保鲜膜一般黏性和透明度较差,用手揉搓以后容易打开,而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则透明度和黏性较好,用手揉搓以后不易展开。 瓶装水和饮料 夏日,有车一族常在车辆后备箱存着一箱矿泉水;日常生活中也常见箱箱矿泉水或者饮料在无遮挡的地方晒太阳。 危害:PET瓶容易发生材质老化并释放有毒物质,长期饮用会引起慢性中毒;若饮料中同时含有维生素C与苯甲酸,暴晒后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苯。 应对:司机最好自带水杯,喝凉白开;买矿泉水、瓶装饮料时,尽量买小瓶装的,存放时避免日照,保持阴凉,存放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汽车内,前挡风玻璃处温度最高,最不宜储存水;后备箱不通风,因此同样不适宜储存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