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选择 依据包装基材使用的油墨,而选用苯类、醇类、酯类、酮类有机溶剂作为溶剂或稀释剂,是包装生产的必需。可以说,用溶剂和油墨(包括“无苯油墨”)就会存在残留溶剂问题,只是超不超标的量的问题。 2.印刷、复合工序 制袋中的印刷、复合工序中,其工艺条件始终要考虑残留溶剂的量的问题。包装袋的印刷颜色,可能是单色的,也可能是多至十几个颜色的。按一般6至8个颜色来估算,需要挥发的溶剂量有着巨大差别。如果此时印刷机的生产速度与烘干箱的风量和温度匹配不良,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溶剂残留问题。 因所需的涂胶用量可以是从2克每平方米到6克每平方米,而所用粘合剂的工作浓度可以是从20%到50%。需要挥发的溶剂的重量差别也很大,如果工艺参数选择不当,也会导致溶剂残留超标问题。 生产速度不可忽视,一定要根据所需挥发的溶剂的量来进行相应调整:量大,速度则慢;量小,速度则快。 在印刷和复合工序中,与残留溶剂问题相关的工艺条件是:(1)生产速度;(2)烘干箱温度;(3)烘干道内的通风量;(4)粘合剂、油墨的工作浓度(溶剂纯度);(5)上胶(墨)量。 3.环境的温湿度影响 一般来讲,印刷机和复合机一出厂,它的烘箱最大风量和加热能力就已确定,很多企业只注意这些设备的参数,而不注意与之相匹配的环境参数。在安装设备时,为了降低成本投资而采用低供热量的供热系统,例如燃油热风加热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不是固定设备的通风量,通过调整供热系统的供热量来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参数,而是把供热系统设定在较低范围,通过调整设备的通风量来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参数。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做法。 4.品控意识 为数较多的包装企业,对品质的概念认识不足,可以很随意地开展生产,例如:将油墨印到薄膜上,用粘合剂把几种薄膜粘到一起就行了。加工过程中,也没有配置专业、专用的检测仪器,对包装袋异味,仅凭经验、依靠人的嗅觉进行简单判定。这种随意,也极大程度地增加了“超标”的发生机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