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FH-108型胶粘剂对聚酯、尼龙、聚烯烃薄膜、铝箔、真空镀铝薄膜等均有良好的粘合性、主要用于食品软包装,药用包装及高阻隔复合材料的粘接。特别对聚酯与镀铝聚酯、铝箔均有极佳之复合效果。 |
2. | 本胶粘剂固体含量高而且粘度较低,可以在较高工作液浓度(40-50%)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
3. | 本胶粘剂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合润湿性能,有利于复合工艺应用合提高制品粘接强度。快干型固化速度快,适用于交货期急的包装产品。 |
4. | 本胶粘剂适用于聚氨酯油墨印刷薄膜的复合。 |
品名 | 主剂 | 固化剂 |
外观 | 淡黄色或无色透明胶液 | 淡黄色或无色透明胶液 |
固含量(%) | 75±2 | 75±2 |
粘度(mpa.s) | 1500-4000±500mpa.s | 1000-2500±500mpa.s |
包装(kg) | 20 | 4 |
1. | 使用醋酸乙酯作稀释剂,按用户应用要求稀释至需浓度 | ||||||||||||||||||||||||||||||
2. | 胶粘剂稀释计算公式 稀释剂量=主体胶用量×固体含量%+固化剂用量×固体含量%----(主胶用量+固化剂用量) 上胶浓度 | ||||||||||||||||||||||||||||||
3. | 标准配比及溶剂稀释参数表 | ||||||||||||||||||||||||||||||
|
1. | 稀释:在主剂中加入醋酸乙酯溶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固化剂充分加以搅拌 | ||||||||||||||||||||
2. | 粘度:配胶时,应使用粘度杯(察恩3号杯)测定,并记录其粘度,防止配胶过程中发生错误。 | ||||||||||||||||||||
3. | 涂胶量:干式复合时,上胶浓度25-35%。上胶量的多少,由被复合的材料、印刷状态以及该包装材料的最终用途来决定,一般可以参考以下数据(干基):
| ||||||||||||||||||||
4. | 粘合:复合辊表面温度应控制50-85℃,这要由基材运转的线速度、基材的导热性、基材的厚度、胶粘剂的“活化”性能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复合辊压力为3.5kg/cm2 | ||||||||||||||||||||
5. | 干燥:为促使涂有胶粘剂薄膜上的残留溶剂挥发,干复时烘道温度应视基材的材质、机速而定,并调节风量、风速、务必除尽溶剂。一般自薄膜的送入口到送出口之间设置温度梯度,50℃--60℃--70℃--80℃。 | ||||||||||||||||||||
6. | 熟化:快干型在复合加工后并不立即具有高的粘接强度,需将其在50-60℃(恒均温)条件下熟化,一般为24-48小时,特殊材料48-72小时后方能完全固化,其他条件不变。 变通型熟化一般为24-48小时,特殊材料48-72小时后方能完全固化,其他条件不变。 |
五、使用须知: | |
1. | 干式复合加工薄膜必须经电晕处理,使其表面张力达38m N/M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粘接效果。铝箔表面要清洁、干燥、无油污。 |
2. | 配料后的胶液务必8小时内用完,提倡少量勤配。原则上残液不能再使用,因此必须根据作业数量准确配胶。若遇残液过多,可用溶剂稀释数倍,封存于冷暗处,次日可作稀释剂少量陆续掺入新配胶的胶粘剂中予以使用。如已发生浊白化,半透明化失去流动性的现象,则不能再用。 |
3. | 胶液中切忌混进水、酒精、胺类等活性氢的物质。 |
4. | 薄膜添加助剂的种类、工作浓度都对复合膜的粘接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爽滑剂OL(油酸酰胺)和ER(芥酸酰胺)在薄膜中的含量是至关重要,一定要严格控制,因此使用前必须对薄膜进行选择合试验。 |
5. | 上胶量的多少由网辊深度与工作浓度决定。推荐最佳使用浓度在25%-35% |
6. | 本胶容易吸潮变质,开桶后立即使用,用不完应将桶密封存放阴暗处。主体胶贮存期为一年,固化剂六个月。过期如无变质,仍可继续使用。 |
7. | 本品易燃,应防火、防潮、隔热、通风、阴凉处存放,使用时应予注意。 |
注: | 本技术资料中的操作条件、复合工艺、使用方法、性能数据均以本公司技术部门实验结果,每个用户在实际应用中因设备、工艺、材料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有所不同。建议用户先进行试验或向本公司技术部门咨询,对提供的技术参数及各项建议仅供参考,不包含任何法律面的承诺。 |
欢迎光临 PP论坛 (http://www.slfhc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