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PP论坛 登录
 找回密码
 入驻PP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食品包装异味问题

0 1457
食品包装异味问题
包装食品的异味问题是大家经常谈论的问题,也是质量投诉中占比较大的问题之一。
所谓异味是指人们从食品包装及包装食品中嗅到的不希望嗅到的味道。
“引起嗅觉的气味刺激主要是具有挥发性、可溶性的有机物质。有六类基本气味,依次为花香、果香、香料香、松脂香、焦臭、恶臭。香与臭是一种主观评价,香味使人感觉舒适,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一种气味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就有不同的评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时对一种气味也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摘自百度百科:气味】
如果将与包装食品的异味相关的质量投诉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将装有食品包装膜卷或包装袋(尚未充填内容物)的包装箱打开时即可闻到的异味;
2、将包装膜卷制成四边封的袋子或将包装袋充入空气并封上口,当再次撕开该包装袋、将鼻子凑到撕口处、同时将袋内的气体挤出时所闻到异味;
3、装有内容物的食品包装袋在市场上流通了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将其买回家中、打开包装、准备食用时所闻到的与其期望的味道有所不同的味道(异味)。
关于异味的来源,大连大富的苗丽萱、张世宽在《中国包装网》上撰文《软包装薄膜的异味分析》,文中指出:复合“薄膜中的异味主要来源于这几部分:一是树脂本身各类添加剂和自身的低分子物质;二是薄膜加工中产生的异味;三是软包装加工中出现的异味;四是储存中产生的异味。”
其中“软包装加工中出现的异味”是指使用油墨、粘合剂、溶剂时的残留溶剂或单体的味道。
关于“储存中产生的异味”,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树脂和成品的放置要远离气味源。长期在有气味的环境下放置,刺激性分子会吸附在表面造成一些特殊的味道。在运输途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储存温度要低于35度,否则低分子的物质会快速迁移出来,造成味道升高。”
该文对消费者打开包装食品时所闻到的异味问题未进行分析。以笔者之见,此时的异味的来源也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内容物自身发生了明显的变质,其外观与味道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种情况在熟肉的包装制品中比较常见;二是包装袋本身有各种异味,其来源如《软包装薄膜的异味分析》一文所述。此种情况在种类干燥食品包装中比较常见。第三种情况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综合体,即:既有包装材料本身的异味,同时内容物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质。此种情况在油炸类食品包装中比较常见。
包装的食品是否已发生了变质,相信读者与消费者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但在实践当中,当发生食物变质的情况时,一部分食品厂会投诉印刷厂提供的包装材料的阻气性不好,一部分印刷厂会投诉油墨厂或粘合剂厂提供的产品不良。
其实,包装食品发生变质的根本原因是:在出厂时包装食品内部仍然残留着细菌,这些细菌在流通环节的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繁殖后,使包装内的食品发生变质,并在宏观上表现为腐烂、涨包等现象。涨包现象说明包装袋内的压力大于袋外的大气压力,而气体的流动与渗透一定是从高压侧向低压侧进行,就象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决不会从低处向高处流一样。因此,涨包现象表明在包装袋内有产气性细菌存在,决不是袋外的气体渗透到袋内去了。
121度及高于121度杀菌温度的高温蒸煮包装食品如果在流通过程中出现了腐败、涨包现象,说明杀菌条件不充分,尚未将细菌全部杀死。此时需要食品加工厂对其杀菌条件重新进行检查与探讨。
如果杀菌温度低于121度(包括所谓水煮),包装袋内食品中的细菌是不可能全部被杀死的,一定会有一定数量的细菌残留在食品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此类包装食品一定会发生腐败、涨包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加工蒸煮、水煮包装时,印刷厂都会选择PA、PET、AL等高阻隔的基材,因此,包装食品的腐败、涨包问题与印刷厂选材及加工过程均没有关系。
关于包装材料自身的异味问题,笔者在前文中已经表述过:“引起嗅觉的气味刺激主要是具有挥发性、可溶性的有机物质”。很显然,PET、PA、PE、PP、已固化的聚氨酯粘合剂、已干燥成膜的油墨都是不具备挥发性的大分子物质,因此就不存在异味问题。如《软包装薄膜的异味分析》一文所述:复合“薄膜中的异味主要来源于这几部分:一是树脂本身各类添加剂和自身的低分子物质;二是薄膜加工中产生的异味;三是软包装加工中出现的异味;四是储存中产生的异味。”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区分、鉴别产生异味的真正原因?
依笔者之见,应当首先将溶剂残留(包括运输、存储过程中从环境中吸收的溶剂蒸汽)导致的异味问题与添加剂、树脂内低分子物质、薄膜加工中产生的异味等区分开。将残留溶剂的原因排除掉以后,再考虑从基材的角度去查找原因。
排除残留溶剂原因的步骤有两个:
一是按照标准的残留溶剂测试方法,截取一块0.2平方米的复合材料,剪碎、预热,抽取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残留溶剂的检测;
二是截取一块尽可能大的复合薄膜,制成袋子,充入空气,封上口,在电烘箱中加热一段时间,用气相色谱仪的注射针从袋内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残留溶剂的检测。
在复合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丁酯、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丁酮,这些有机溶剂有气相色谱图都会有特定的出峰时间。在目前的仪器条件下,上述物质的检出下限都应在每平方米零点几毫克的范围内。而且,当上述有机溶剂在复合薄膜中的残留总量不超过10毫克每平方米时,人的嗅觉也是难以查觉到的。
所以,当采用上述两个步骤没有检出残留溶剂或虽然检出有残留溶剂、但残留溶剂总量低于某个数值,例如10毫克每平方米时,就可以认为客户所投诉的复合薄膜的异味问题不是由于印刷及复合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溶剂残留所导致的。此时就应着手从其他复合基材的配方及生产工艺角度去查找原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分享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6-7-21 07:5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PP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板块

美图秀

热门活动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联系我们 ( 鲁ICP备17027311号-3

GMT+8, 2024-6-14 10:26 , Processed in 0.08474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