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采用单张纸平版对位印刷3D猫眼膜技术的舒适达牙膏盒上市,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紧接着,标签印刷企业也开始尝试3D猫眼膜对位印刷技术。目前,在标签上实现3D猫眼效果主要有两种方法:对位印刷和烫印工艺。 对位印刷
能实现3D猫眼膜对位印刷的设备有很多,只要有二次印刷功能的设备均可。笔者曾经在三种设备上实现过3D猫眼膜的对位印刷:间隙式轮转胶印机、间隙式轮转凸印机和机组式柔印机。 同时,还要确认以下两点:其一,二次印刷的光标传感器能够感应3D猫眼膜上的光标,为此,要么将3D猫眼膜上的光标设计成高反差光标,要么改用专用镭射光标传感器;其二,3D猫眼膜的重复长度误差以及猫眼图案之间的均匀分布误差都要尽量小,笔者认为最好不超过±0.2mm。 间隙式轮转印刷(凸印或胶印)方式适用于小批量订单,且设备改造或投资的费用并不大,经济实用。但印刷时须注意,第一,光标的感应度要好;第二,在设备上测量3D猫眼膜的重复长度(在印刷机张力作用下测量的数据才准确),同时可以适当调整印刷的跳距与之相匹配,必要时也可相应调整印版。 对于大批量订单而言,则需要用可以二次追位印刷的柔印机来实现。而且,可以二次追位印刷的柔印机上要配备高感度的光标传感器,以便感应镭射材料上的对位光标。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伺服控制的柔印机都拥有二次印刷功能,且各有千秋。 无论采用哪种印刷机进行对位印刷,为节省调机料,建议根据3D猫眼膜的节距,先用调机料印刷对等的光标位置和猫眼位置,然后追印调机,之后再换好材料进一步调机。 烫印工艺
若需要将3D猫眼膜的非猫眼区域做成透明的,则需要在压纹镀铝后做局部洗铝处理。这样,除了增加工艺成本外,环保问题也会凸显出来,所以目前尚未看到这种材料使用。如果一定要把非猫眼区域做成透明的,甚至是在易变形的PE材料上,烫印工艺当是首选。但是,使用烫印工艺实现3D猫眼效果,需要在效果上做出适当让步。
烫印工艺分为两种:对位热烫和对位冷烫。对于国内大多数中小型标签印刷企业而言,采用可以跳步烫的小型商标机先烫印3D猫眼膜,再在间隙式轮转印刷机(凸印或胶印)上进行对位印刷,是目前应对小批量订单的最好方法。这样,仅需很少的设备投资就可以实现3D猫眼效果。 但是,对于大批量订单而言,就非常有必要采用冷烫工艺。其实现起来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先印刷对位光标,再对位冷烫;二是先对位冷烫,再对位印刷。 1.先印刷对位光标,再对位冷烫 这种方法就要使用对位冷烫装置,通过伺服电机和传感器,将冷烫膜上的光标和印刷品上的光标做匹配,达到对位冷烫的目的。 所以,冷烫膜的重复长度与柔印版辊的重复长度误差要非常小,才可以保证对位冷烫精准且漂亮。如果冷烫膜重复长度偏小(负误差),适当加大冷烫膜张力可以使冷烫膜稍稍拉长一点,但若冷烫膜重复长度偏大(正误差),就要将冷烫膜的收卷张力加大一点,使其走纸速度相对快一点,达到与印刷重复长度同步。 虽然理论上如此,但冷烫膜属于薄膜材料,张力太大会影响烫印效果,所以减小冷烫膜尺寸误差才是对位冷烫的重点。 2.先对位冷烫,再对位印刷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柔印机具备的二次印刷功能,让其在第一次印刷时,第一色座冷烫色座直接追印冷烫膜上的光标(这时,烫膜属于自然烫印状态,冷烫印版在对位追印烫膜),并在承印材料上重新烫印出对位光标。或者在第二色座追位冷烫膜上的光标,再印刷出新的对位光标,第三色及后面的颜色再以新的光标来追印。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用购买专用的对位冷烫设备,且无须考虑冷烫膜的张力影响;缺点是只能先冷烫再对位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