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PP论坛 登录
 找回密码
 入驻PP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浅谈我国民营软包装企业的二次创业

0 1225

浅谈我国民营软包装企业的二次创业


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食品、日化和医药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及其对外包装需求的大量增加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的软包装企业数量较少,且设备简单、技术落后,软包装企业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行业对外包装的需求,因此,当时的民营软包装企业很容易接到订单,且产品价格和利润均比较高。在此期间,民营软包装企业顺利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把企业做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民营软包装企业的慢慢壮大,再加上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国内软包装市场相继出现了一批像南方包装、加铝宝柏、大连大富、上海紫江等年产值达到几亿元至十几亿元的大型企业,同时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年产值为几百万元甚至不足百万元的家族式小企业。整个软包装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尤其是面向中低档软包装市场的中小型民营软包装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软包装企业巨头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外软包装跨国公司的压力,甚至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格局。
  下面就我国民营软包装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进行二次创业的必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民营软包装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总体较小,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民营软包装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像温州龙港就有500多家软包装企业,广东庵埠镇也有400多家,这些企业大都是作坊式的家族企业。在这样的行业形态下,决定了软包装产品的生产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并且导致整个行业竞争的无序化,最终导致整个行业利润的持续下滑。
  2.生产设备档次较低
  目前,国内软包装企业的生产设备有两类:一类是进口设备,主要以日本和韩国设备居多,大概占进口设备的70%。但近两年欧美设备的进口量增长较快,主要以意大利和德国设备居多。还有一类是国产设备,像陕西北人、中山松德、汕头汕樟、汕头华鹰等公司生产的凹印机、复合机等。
  一般地,我国大型软包装企业从各种综合因素考虑(特别是很多全球知名品牌的客户指定要使用进口设备生产包装产品),不太愿意购买普通的国产设备。而中小型民营软包装企业由于受资金、企业规模的限制,暂时还没有能力购买昂贵的进口设备,比较青睐国产设备;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通过融资和贷款等手段购买进口设备。
  3.生产环境较差
  就现状来看,国内软包装企业的生产环境普遍不好,除几十家知名的企业建有GMP车间和废水、废气处理设施以外,绝大部分都是敞开式生产。空气中的蚊虫、尘埃极大地威胁到包装产品的安全与卫生;生产中废水、废气的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甚至危害到周围居民的健康。
  随着行业规范和国家立法的健全,以及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这种开放式的生产企业必将被强制关闭。
  4.技术水平较低
  在我国,软包装的发展只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尤其是近十年来通过大规模地引进原材料生产设备、印刷设备、复合设备及印后加工设备,软包装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行业起步晚,技术人员匮乏,致使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与日本和欧美企业相比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结构设计方面的能力。产品研发方面主要是被动研发,缺乏主动研发的能力和环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产品甚少。
  5.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软包装行业发展迅速,相比之下,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前几年由于整个行业的利润较高,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市场的要求相对简单,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掩盖了管理水平的落后。如今,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要求的提高、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攀升,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度压缩。
  来自于外部的压力,使各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内部损耗和费用开支,以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成为了每个企业管理者急需考虑的问题。
  6.软包装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从国内软包装市场的需求和应用看,主要以食品行业为主,大约占整个市场需求的60%左右;其次是医药和化工行业,大约占30%;最后是工业及其他行业。
  由于许多软包装企业纷纷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新增生产线使软包装行业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软包装的市场需求几近饱和。再加上受自身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各行业(尤其是食品行业)对包装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这些包装产品真正成为了包装企业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虽无利润可言,但考虑到市场形象,各企业仍无法放弃这些客户。

  民营软包装企业的二次创业
  2006年11月17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论坛上,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承诺WTO的保护期即将期满,民营经济正站在新发展时期的门槛上,将面临四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这当中有三个问题应纳入企业发展考虑。
  首先是完善企业制度。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扩大以后,原来家族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再适应,需要做出产权社会化的调整,包括将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乃至上市公司。
  其次是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壮大以后,需要改变过去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有钱,就到哪里去”的做法,用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营战略保证全体员工的努力指向同一个方向。
  第三,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度。一些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大以后仍然保持过去单一制、直线式的组织结构,也有一些企业形成了松散的“集团”结构,这类组织结构通常不能适应现代企业运作的要求。因此,不少民营企业需要把自己整合为组织结构紧凑、决策正确及时、执行有力的机体。
  我国软包装行业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我国软包装企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中小型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沿用作坊式的家族制模式,在进行原始积累,处于企业的第一次创业中。当然也有一部分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创业,这些企业的经理人们往往会发现尽管自己的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这时我们的民营软包装企业家们就需要面临第二次创业了。
  如果把民营软包装企业的第一次创业看做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话,那么,第二次创业则应称为民营软包装企业的结构性调整,其实质就是要弥补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财富积累速度超过企业组织结构完善程度所造成的缺陷,把企业变成适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生产要求的名副其实的现代公司。
  我国大多数民营软包装企业所采取的是一元化产权结构,对企业发展形成的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由于产权结构的一元化, 往往会导致把产权关系和血缘关系融为一体,因而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2)由于产权结构一元化, 切断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结合,往往存在会管企业的人没有钱,有钱的人不会管企业的现象,民营企业的一元化产权结构,严重地阻碍了上述两种资本的结合,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严重的对立。
  寻求明析产权关系的民营企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经营管理权问题,即是采取投资者直接经营,还是采取委托代理,这的确是“两难选择”,因为两者各有利弊。投资者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其个人效应最大化目标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是相一致的,在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投资者面对日益复杂和大规模企业经营管理事务,客观上要求必须由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经理人替代,即必须采取委托代理制。特别是在技术和管理日益专业化、知识化、现代化的今天,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其所固有的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急需寻找好的解决办法。
  我国民营软包装企业在完成企业的原始积累后,企业的规模和硬件设施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逐步由原来的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如何发挥企业硬件的最大优势,如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是摆在企业家眼前的一个难题。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多少民营软包装企业上了ERP项目?又有多少家族制企业真正做到了股份制改制?因此,我国民营软包装企业二次创业的任务非常艰巨,那是大刀阔斧的改革,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有非凡的气魄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分享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1-12-25 21:1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PP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板块

美图秀

热门活动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联系我们 ( 鲁ICP备17027311号-3

GMT+8, 2024-6-14 13:50 , Processed in 0.0656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