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论坛

标题: 复合胶水计算量 [打印本页]

作者: s浩然    时间: 2017-5-28 21:14
标题: 复合胶水计算量
上胶量超过6g/m2 就失去了意义,性能已饱和,还造成许多副作用如滑移、成本升高等。上胶量还涉及产品成本,根据多年的经验,在干式复合上胶量可参考表1。

  表1 按用途分类的上胶量要求
分类    薄膜特性与用途       干基涂布量(g/m2)
一般用途 透明及光滑薄膜         1.5-2.5
     印刷膜、镀铝膜、涂布膜    2.5-3.5
       的轻包装含水包装
     含化学介质内容物       3.5-4.0
     煮沸杀菌 100煮沸       3.0-3.5
     蒸煮杀菌 透明         3.5-4.0
     含铝箔层           4.0-5.0
方法一:理论估算法

   W=(1/4~1/6))μND
    W——干基上胶量,g/m2
    μ——凹版上胶辊的网点深度
    N——胶液浓度,%
    D——胶液密度,%
  经验系数受上胶辊的网点形状、使用情况、压辊的压力及弹性相关,一般腐蚀上胶辊取1/4,雕刻上胶辊取1/6,实际中常取1/5。
方法二:总量法

   W =(粘合剂使用量×1000×固含量%)/加工面积
     =G×N/L×d×1000(g/m2)
   W——干基上胶量,g/m2
   N——胶液浓度,%
   L——已生产的复合膜长度,m
   d——上胶宽度,即上胶橡胶压辊宽,m
   对已生产的一卷或多卷复合膜,称量其复合前后胶水桶中的粘合剂量,即为上胶总量,再从计米器上取得复合长度,即可计算出上胶量。此方法简便易行,但也存在明显缺陷:第一,无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是一种事后统计;第二,对粘合剂涂布的分布情况无法了解;第三,由于乙酸乙酯的挥发,涂布量有误差。总量法还有用另外一种方法计算,即:
  W=〔(W主×N主+W固×N固)÷(L×d)〕×1000(g/m2)
   W主——主剂使用量,kg
   N主——主剂固含量,%
   W固——固化剂使用量,kg
   N固——固化剂固含量,%
方法三:重量差法

  先将要复合的两层薄膜分别裁成10cm×10cm大小,称量两片的重量并相加,其重量为W1,再将其复合后的膜也裁成10cm×10cm大小,测量的其重量为W2,则上胶量为(W2-W1)×100,这种方法简便,但由于薄膜基材的厚度均匀性问题、油墨量不均匀问题,误差较大。
方法四:直接涂布法

  先裁取三块宽度为10cm,长为上胶辊周长小一点的薄膜,称其重量之和为W1,然后在先导膜上在左、中、右三点贴住,实际涂布后,再称量其重量之和为W2 ,就可计算出上胶量了,此方法准确度较高,并可同时多次测量平均。
方法五:溶剂清除法

  将薄膜的未处理面与未处理面复合在一块。裁取此复合膜10cm×10cm,称量其重为W1,将复合膜剥开后,再用乙酸乙酯将膜上的粘合剂擦拭干净,并称两块膜的重量之和为W2,则
  涂布量=(W2-W1)×100
  
   此方法须把粘合剂擦干净并等溶剂完全挥发后再测量重量。此方法准确度较高,并可测量上胶分布的均匀度。

摘自《中国包装报》

作者: wx_Zmn5Bw4Y    时间: 2017-6-3 18:20
哈哈,学习了,之前看过没保存
作者: WM软包装    时间: 2017-7-1 07:43
太实用了,pp论坛真强大

作者: Bruce    时间: 2017-7-1 08:18
WM软包装 发表于 2017-7-1 07:43
太实用了,pp论坛真强大

PP论坛真的不强大,只是聚集了一些愿意去做事情的人而已,我相信,还会摁着这条路走下去,严禁广告,创造价值。




欢迎光临 PP论坛 (http://www.slfhc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