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论坛
标题:
新三板将迎大改革,准备上市的膜企需关注了
[打印本页]
作者:
高祥
时间:
2016-1-3 10:38
标题:
新三板将迎大改革,准备上市的膜企需关注了
新三板将迎大改革,准备上市的膜企需关注了
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14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已达3657家,总股本逼近2000亿股。其中,已与券商签约、正在改制、完成股改的拟挂牌企业共有6000家左右,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基础性证券市场。
今年新三板上市的薄膜企业也络绎不绝,还有不少正在上市的路上。那么还没有挂牌的就要注意了——新三板要改革了。
新三板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红利,也源自于制度创新。但制度红利催生的非理性繁荣也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忧。为保持市场健康发展,监管层放慢了政策红利的步伐。
新三板分层将先行一步
目前新三板扩容仍在继续,但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则不是太高。对于投资者而言,实际上就面临一个越来越棘手的选择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资金不可能大规模地进入到新三板来。
记者获悉,全国股转系统正在酝酿包括市场层次优化、扩大长期资金供给等在内的重大制度变革,其中分层机制是突破口。
在分层的基础上,公司债券和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等融资制度、有利于风险管理的指数产品、转板试点等多项制度才能顺利推出。
纳斯达克经过11年才实现“初步简单分层”,而新三板做市交易才一年。
股转系统董事长杨晓嘉今年5月曾公开表示,分层对股转系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挂牌企业质量参差不齐,用任何一个标准去分层都是不妥当的,海外也没有可借鉴的先例。
日前,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隋强通报了近期工作重点,宣布新三板将迎制度变革,主要包括:启动分层机制、优化协议转让制度、发展做市业务。
隋强说:“新三板分层年内启动。将适应市场的结构性、层次性的变化和内生需要,研究确定内部分层的基本原则、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安排,择机实施市场内部分层,形成差异化的服务和监管安排,降低投资人信息收集成本。加大对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挂牌公司的重点孵化培育。”
换言之,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公司将“脱颖而出”获得投资人的更多关注。
改革优化协议转让制度和大力发展做市业务,为的是提高新三板的交易额,让个股“流动起来”才能吸引广大投资者。
目前许多新三板企业只挂牌不发行新股,加之旧股东惜售(怕控制权被削弱或者股票未达心理价位),造成市面无股票可交易。
公开数据显示,9月30日,新三板成交个股仅498只,占比只有13.89%,成交金额为4.17亿元。这一交易额只是沪深A股成交额的零头。
隋强表示要优化发行定价机制、鼓励企业在挂牌同时发行新股并完善制度,允许企业发行优先股、债券,既增加供给又提高企业在新三板的融资能力。
“转板”是核心关注点
新三板投资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转板”——就是将新三板企业转到“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成为“真正的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成功转板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收益。
2014年初,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曾表示:“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转板,经过公开发行审核和新股发行上市两个程序成为上市公司。”而至今“转板”问题仍无定论。
今年9月8日,股转系统发布了一份关于企业挂牌条件试用问题的解答,就申请挂牌公司子公司、环保、持续经营能力、财务规范性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明确,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审核趋严的节奏,意味着创立之初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宽进策略有所调整。
与此同时,新三板企业挂牌大塞车的消息甚嚣尘上。据悉,由于队伍过长,不少企业甚至想通过借壳早日实现挂牌,市场上一度有传言借壳费涨至2000万元。
如本文开头所说,目前已与券商签约、正在改制、完成股改、通过券商内核的拟挂牌企业共有6000家左右,2016年挂牌企业过万是大概率事件。
新三板对于膜企而言更像是一阵东风,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捷径。但新三板毕竟年轻,仍属于探索性实验阶段,政策的变化性较大,对于政策面的关注还是必不可少。
欢迎光临 PP论坛 (http://www.slfhc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